行業新聞 Welcome To JF
水處理工藝技術提供商
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的質控方法
本文分析影響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水質指標的影響因素、探討按照現行標準技術指標和試驗方法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設備的質量標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體外診斷試劑現場檢查指導原則》中明確要求,體外診斷試劑工藝用水應符合《藥典》或 GB/T6682或 YY/T1244 等標準要求。中國藥典是從制藥用水的角度制定技術指標,GB/T6682從分析實驗室的角度制定指標,YY/T1244則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角度制定技術指標。YY/T1244、中國藥典 2015年版作為新標準提高了電導率和微生物限度指標。
《臨床實驗室試劑用水的制備和檢測》指南提出了醫學實驗室用水要求及水凈化處理措施。此外,純化水根據不同用途有不同的技術要求。企業或研發機構應根據產品檢驗目的、原生水質情況等選擇適用的質量標準。
二、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水質影響因素
純化水水質的影響因素包括電導率、總有機碳和易氧化物、微生物。電導率表示純化水的導電性能,水的純度高低與電導率的大小成反比。水中氣體(CO2、Cl2)、雜質離子含量、pH值均能影響電導率大小。電導率亦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
總有機碳含量與純化水中有機物、微生物及細菌內毒素含量相關。易氧化物指易氧化的未知雜質的總稱,因無法準確反映水中有機物質含量,正逐步被總有機碳檢測代替。細菌易形成生物膜,在生長過程中分泌內毒素、酶、離子、DNA、RNA 等產物,污染水質、堵塞腔管,干擾儀器檢測測定結果。
三、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的質量控制方法
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的質控方法和措施主要涉及水的凈化技術、制水系統的要求、制水系統的驗證。
1、水的凈化技術
天然水中含有各種非溶解物質,還包括排放到自然界的廢水、廢氣和廢渣等有害的物質。不同的水源有不同的水質特性,應設計出獨特的凈化系統完成多級逐步的水凈化過程。預處理過程中加強凝聚和使用活性碳能降低有機物質的含量和濃度。膜過濾和超濾技術能截留顆粒物質。軟化程序則可降低水源硬度。
脫鹽方式包括電滲析、反滲透和離子交換樹脂方法。含鹽量低的水源可直接采用離子交換樹脂脫鹽,含鹽量高的水源則需采用電滲析或反滲透甚至三種方式組合的方式脫鹽。采用大孔樹脂或活性碳適用于處理含有機物高的水源。采用加氯或紫外燈或臭氧殺菌處理含細菌多的水源。對于含二氧化碳高的水源,還需進行脫氣處理。
2、制水系統的要求
制水系統中的污染包括內部和外部污染。最主要的外部污染源 -原水污染中大腸桿菌是水質受嚴重污染的主要標志。根據我國法定標準規定:飲用水檢出大腸桿菌上限為 100個菌 /mL。造成外部污染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劣質氣體過濾器的使用、排氣口無防污染措施等。其次,由于制水系統的設計、選材、運行、維護、貯存、使用不當造成制水系統制備及運行過程中產生內部污染。因此,采用先進的設計技術,對制水系統的設計執行嚴格的標準,減少水質制備過程中的污染是實現質量控制的基礎。
3、制水系統的驗證
證實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驗證過程符合技術要求是質量控制的最重要的內容。純化水的驗證可采用三階段法或二階段法。三階段法包括:安裝驗證、運行驗證、性能驗證。純化水系統的安驗證階段內容是通過檢查文件和其它項目,來確認設備和系統是按照設計安裝的、符合設備和系統設計要求和標準,并且已正確完成安裝。純化水系統的運行驗證是指按照標準操作規程(SOP)中運行,系統設定的各項參數指標保持正常,能持續穩定地生產出符合質量標準的水,取樣方案及檢測時間同初始驗證。
性能驗證則需要通過一系列參數檢測證實系統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始終產生符合質量要求的水。在性能驗證過程中需要采取兩種方法:定期監測微生物學指標;在特定的水系統各有關部位的取樣處安裝監控裝置進行監測,以確保整個系統始終按照質量要求運行。
如在這一階段發現任何問題,應及時找出影響系統運行和水質品質的原因并評估其與系統的相關性。二階段法為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即安裝以后的驗證和運行以后1年數據的積累。對于電導率和微生物含量要求高的產品,可以通過增加連續電除鹽設備,同時對純水系統中的預處理、制備、儲存和運輸設備進行系統改造和長期監測,以保證其符合產品標準要求。
制水系統的運行及維護按照純化水制水系統的監控、預修計劃有序進行以保證其長期處于穩定工作狀態。同時,為了保證不同批次產品質量穩定均一,嚴格控制純化水各項參數的準確度。
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機構及廠家應根據結合產品方法學結合檢測技術的特點綜合分析,通過研究測試、臨床試驗等全面進行驗證確認,確定適用的水質標準并制定作業指導書。同時有必要加強對純化水制備、檢驗等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細化考核,規范質控監管,定期進行水質相關指標監測評估和分析,確保持續穩定地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純化水。